在线办公

期刊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金代状元与文学
  • [摘要]金代状元在各地区的分布极不平衡,原因主要在于文化教育水平上的差距。金代状元大多淹贯经史,著述丰富,有较高的文学成就。金代状元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家学传承,直接影响了子孙后代的文学兴趣;二是通过兴学授徒、主文取士等方式,强有力地引导着应举士子的文学风尚;三是在女真状元的示范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女真人走向科场,弃武从文,极大地促进了女真文学的发展。
  • 裴兴荣
  • 全文[ PDF 1342.0 MB ] 2015.3(1):153-161  共有 1305 人次浏览
  • 论黎族作家群在新世纪的崛起
  • [摘要]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群中,黎族作家群的地域元素及特色较为鲜明。其族群与文化具有相对严密的封闭性与自主性。这个性格鲜明的作家群,在努力保持丰富文化遗产的同时,亦自觉地无意识地融合了汉语思维、汉语言及观念因素。黎族作家应在黎语思维与汉语表达之间,寻找一种不同民族文化表现之间的互通交融。黎族作家的群体意识已经形成,这与一些重大的经济与文化事件的促成及刺激相关。黎族作家群烙印着一个民族从原始文化、口头文学到现代文明、作家文学这一进程的精神印迹。
  • 郭蕤
  • 全文[ PDF 1390.0 MB ] 2015.2(1):157-163  共有 1549 人次浏览
  • 国家话语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以满族说部为例
  • [摘要]继20 世纪50 年代发起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80 年代完成“民族民间文艺十套集成”的搜集工作,21 世纪以来对文化事业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政策乃至世界性的大环境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发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四级传承人体系中,传承人在享有所给予的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能够获得国家级传承人的称号首先需要文化部、专家学者的认同,而这一切对该民族的民族认同、民族感情的凝聚都是有意义的。文章以满族说部国家级传承人富育光的个人经历,来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国家话语与传承人之间的博弈。
  • 高荷红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58-168  共有 1289 人次浏览
  • 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
  • [摘要]老舍的《茶馆》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但《茶馆》里却创造了众多超现实的类型人物,老舍的类型人物是老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归纳,是老舍对生活本质的有力概括,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然而老舍的类型人物并不是单纯的脸谱化与“符号”化,而是做到类型人物典型化,追求人物语言的性格化,使作品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
  • 杨迎平
  • 全文[ PDF 1236.0 MB ] 2015.1(1):159-166  共有 2698 人次浏览
  • 陈宇京《狂欢的灵歌———土家族歌师文化》述评
  • [摘要]通过对陈宇京的《狂欢的灵歌———土家族歌师文化》的解读,探讨土家族歌师文化的本质,即“歌师”既是土家族人文发展史上的重要文化创造者,也是土家族狂欢民族精神的引领者。土家族歌师文化所承载并彰显的狂欢民族精神,对于土家族内部的权利地位等级性、人格思维自由性以及活动场所公开性等社会维度的狂欢属性而言,均具有呈示、解构、重塑的动力意义和价值。
  • 邹明华
  • 全文[ PDF 0.0 MB ] 2015.6(1):160-166  共有 1082 人次浏览
  • 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家———“伶隐”汪笑侬新考新论
  • [摘要]鉴于已有汪笑侬研究,尚有诸多存疑和待开掘之处,本文爬梳文献,重新考订了汪氏族属、生平,揭示了其成名的嚆矢,剖析了其矛盾人格心态,并把他的编剧与演剧结合起来综合论析。汪笑侬的人生苦闷而又矛盾,遂放浪形骸,投身梨园,欲假优孟衣冠,唤醒沉睡国人,而歌台舞榭实是他抒郁闷、浇块垒的伤心地。汪案头、演剧兼擅,以书生隐于伶,以愤懑寄丝竹,维新改良与维系纲常辩证体现于他的编剧、演剧生涯。“旧剧界之维新派,新剧界之国粹家”堪为其剧史之定评。
  • 谷曙光
  • 全文[ PDF 1342.0 MB ] 2015.3(1):162-171  共有 1397 人次浏览
  • 作为文化景观的文学生产及展示———以新疆兵团女性知青文学创作实践...
  • [摘要]因为新疆兵团特殊的屯垦戍边史,使得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的新疆兵团女知青文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兵团文学的发展比较缓慢,文献资料也较少,文章在仅有的范围内,以兵团精神为主要线索,融入到当时的历史去研读作品,对这一时期的兵团文学有一个深层次的梳理,同时也为后期的文学发展提供资料的整理。
  • 艾美华,艾维依
  • 全文[ PDF 1390.0 MB ] 2015.2(1):164-170  共有 1717 人次浏览
  • 焦虑与咒诗治疗———以一位彝族巫医的《治送甲马神咒》为例
  • [摘要]咒诗治病的现象,广见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巫医治疗实践中。咒诗治疗的主要对象是病人的心理焦虑,咒诗通常经由治疗焦虑向治疗生理疾病推进。咒诗用象征艺术导引焦虑主体的心理驱力超越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转变。
  • 李世武
  • 全文[ PDF 0.0 MB ] 2015.4(1):169-176  共有 1291 人次浏览
  • 接续民间文学的伟大传统——从实践民俗学的内容目的论到形式目的论
  • [摘要]只有不断进行现象学的双重悬搁并对马克思式的认识论加以先验论现象学的方法论改造,我们才能从实践的立场上把民间文学及其研究看做双重主体并且区分其外在的经验性目的(自然动机)和自身内在的先验目的(自由动因),进而通过反证法还原出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存在“在理性中的原因”或“理性上的起源”。民间文学先验的发生条件和纯粹的存在理由,不仅是民间文学的先验传统和先验理想,也蕴含着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根本依据(根据)和原初法则(原则)。
  • 吕微
  • 全文[ PDF 1261.0 MB ] 2015.1(1):5-20  共有 3696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